思想家蒙田說過:「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獲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,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。」
家,對於老人來說,真的很重要,因而人人都要愛家,學會經營家庭。
六十歲之後,你會發現,家庭有幾種類型和組合:
你和兒女是一家人;你和兄弟姐妹是一大家人,也是幾家人;兒女和你又是兩家人。
多數的老人,最靠譜的家,只是「一屋兩人,三餐四季」的樣子。
搞清楚了「家」的概念,再去謀劃余生的活法,就睿智多了。
建議老人們,不管兄弟姐妹關系多好,都不能輕易亮出這三張底牌,悄悄留一手。
01
優越的生活條件:別吹噓,就怕被惦記。
通常,我們有這樣的思維邏輯:能夠和你分享幸福的人,是很愛你的人,彼此很坦誠。
可是,我們要學會把控自己的分享欲,不是什麽都能分享出去。
心理學家亞伯拉罕·馬斯洛經過多年的研究,需求是有層次的。
第一層次是水、食物、睡眠等;第二層次是健康、資源、財產保障等;
第三層次是感情;第四層次是人的榮譽,尊重感;第五層次是道德,創造力等。
你分享的內容,是別人需要的嗎?
你和別人的同層次的人嗎?
兄弟姐妹是血脈至親,但不一定是同一個層次的人。
有人退休了,有人一輩子的農村幹活,有人在外頭打工,有人負債累累。
當你有優厚生活條件的時候,說明你已經退休了,還有存款、房子車子,日子也很瀟灑,甚至會常常去旅遊。
你恨不得把自己的晚年幸福姿態,都告訴兄弟姐妹,那麽你就犯了「不同層次的人,互相強融」的錯誤。
兄弟姐妹發現你的物質和金錢很多,會有兩種反應:
一是惦記你的錢,導致侄兒侄女向你借錢,或者兄弟姐妹借錢治病、投資等;
二是被兄弟姐妹懷恨在心,認為你的成就,是因為大家幫忙了,而且你不懂感恩,回報的行為不夠多。
任何一種反應,都會給你帶來麻煩。尤其是借錢,借不借,都會得罪人。
有借無還,就紮傷了你自己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