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 11 月 1 日

如果有一天,你討厭自己的父母,就看看這兩個典故

「後爹後媽」再好,也不如親生父母。

第一個典故:有一對燕子夫妻,在一個屋簷下生活。

春天裡,屋簷下又添加了好幾隻小燕子,燕子夫妻忙碌著,也快樂著,期盼著。

忽然,一隻殘忍的貓,抓住母燕子,吃掉了。

公燕子哀嚎了很久,但無能為力。

看著屋簷下的小燕子,公燕子有些不知所措,然後他找到另一隻母燕子,一起搭夥,把小燕子養大。

沒過幾天,孩子們發現,小燕子都跌落下來,胃裡還發現了「蒺藜子」。

蒺藜子」是一種藥,對小燕子來說,卻是毒藥。

人們判斷,是後來的母燕子,借助「餵養」的名義,害死了小燕子。

這個典故,來自《玉堂閒話》。

後媽變成媽媽,是有難度的,後爸也是。

當我們討厭親生父母的時候,也會對外在尋找精神上的安慰,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。卻不知不覺,變成了「對親人暴躁,對外人和氣」的內耗。

最可悲的是,有的年輕人,在外頭認了乾爹乾媽,還打得火熱,連自己的親生父母也忘了。

春秋的軍事家吳起,聽到母親過世的消息,也不回去守孝。他還謀害自己對妻子,討好魯國的君王,希望能夠被重複使用。

但是魯國容不下他,魏國也容不下他,到了楚國,被王公大臣怨恨,最後結局慘淡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