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在上学时,父母拼尽全力为孩子保驾护航。买学区房,花钱上补习班,请家教,上大学,似乎是一气呵成的。
孩子长大了,走进社会,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,但是难以施展拳脚。打工一辈子,不甘心,要创业致富,又没有本钱。
伸手向父母要本钱的时候,孩子发现父母“太穷了”——原来自己不是富二代、官二代。
更可悲的是,孩子发现父母很偏心,在教育方面,并没有全心全意对自己好,而是对某一个孩子好。
翻译家傅雷,有两个儿子,都很聪慧。傅雷坚持送傅聪学感情,而傅敏想要学,也不允许。
傅雷还认为,傅敏没有什么天分,踏踏实实做一份工作就行了。因而,偏心的问题,一目了然。
孩子越长大,越发现父母的无能。但是在内心深处,却期待父母帮忙,希望父母是公平的,起码在关键时候,能够给自己一些力量。
在人脉方面,父母也是很薄弱的。尤其是在农村的父母,能够认识的人,就是七大姑八大爷,还有父老乡亲。能够找到像样的工作,就是在工地上挑土,扫大街等。
孩子走向外地时,只能孤零零地走路,对父母失望到了极点。
越来越多的人,怨恨原生家庭的伤害,却是内心深处,期待能依赖。要是因此变成了啃老的人,就更悲哀了。
02
父母在等子女的孝顺:儿女却没有出息、居无定所、怨恨家庭。
“养儿防老,积谷防饥”的古训,很多父母都记得。虽然嘴里说,以后自己想办法,不要指望儿女,但是内心深处,仍旧会期待儿女的孝顺。
也有一些父母,在中年时没有准备养老金,房子也没有,坐等儿女长大,然后搬到儿女家去住,或者在某个地方居住,等儿女给赡养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