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 11 月 1 日

老人幫忙帶娃一年後,就會看清這四個真相

一開始,兒子兒媳都很開心,畢竟可騰出時間,專心去上班賺錢了。

兩個月之後,張奶奶隨身帶的錢,花光了,就問兒媳討要。畢竟,張奶奶一輩子在農村幹活,沒有退休金,存款也很少。

兒媳丟出一句:“媽,我們還有房貸呢?你給娃花點小錢,也不打緊吧。”

算來,張奶奶幫忙帶娃,倒貼了三四千,兒媳也會適當給零花錢,但是臉色難看。

如果張奶奶是退休老人,情況就不一樣了。畢竟,倒貼一些小錢,是沒有關係的。

帶著娃去公園、去散步,總得要買幾樣零食、小氣球什麼的。看起來是十幾二十元不多,但是一個月綜合起來,就是一筆不小的數字了。

老人也不會記賬,子女也不會注意老人的零花錢,形成了“認知差”。

尤其是一些老人,自己想要吃點什麼,買點私人生活用品,就更要花錢了。可是帶娃期間,也沒有收入來源,就難受了。

對比一番,退休老人和沒有退休的老人,在帶娃的過程中,生活質量有很大區別。

03

帶娃多年,不一定能換來兒女的孝順。

常常聽到一些兒媳說:“公公婆婆不幫忙帶娃,我就不幫他們養老。”

老人帶娃、兒媳和女婿孝順,兩者之間,似乎變成了一場交易。若是老人不帶娃,兒女會不會孝順,還得看兒媳和女婿的態度。認真琢磨一下,還是選擇“聽兒媳”的話。

付出和收穫,在老人病痛的時候,就會發現“不對等”的情況。

很多老人在帶娃的時候,已經體現出“力不從心”的狀況,但是兒女不會很在乎。

當老人伸手要醫藥費的時候,兒女就不開心了。有的兒女,還會以父母身體不舒服為理由,把父母送回老家。

畢竟,兒女心知肚明——孝順父母,不是某一個子女的事情,長期讓父母在自己家待著,不太好。

對於有幾個兒女的家庭來說,父母幫大兒子家帶娃,卻沒有幫助小兒子家帶娃;幫了女兒家帶娃,沒有幫兒子家帶娃,都會引發“偏心”的矛盾。

當老人需要贍養的時候,“幫忙帶娃不均衡”就變成了子女吵吵鬧鬧的焦點,生活反而不得安寧。在重男輕女的大家庭裡,老人幫女兒家帶娃,會變成“胳膊往外拐”的問題。

說實話,讓老人把所有的“娃”都帶好,顯然是不太可能的,畢竟能力有限。

2 of 3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