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2)物質上不突出。
有一次放學的時候看到這樣的場景:女生穿着很時尚的毛呢衣服,直直的長髮披在肩上,胸前的卡通圖案的手機套格外顯眼。
而愣在哪裡的父親皴裂的雙手像老樹皮一樣,衣服上沾滿了水泥灰。
女孩說:「這周還有一個同學過生日,這麼點錢根本不夠」。
女孩很不情願地從父親手中接過零散的錢幣,嘟囔着嘴往學校走,父親則是一動沒動地愣在哪裡。
很明顯女孩的花費已經超出了家庭所承受的能力,而女孩不僅不珍惜,反而還在埋怨父親!
而這個錯不在女孩子,而在父母,是從小養成的習慣,為什麼要一直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,結果不僅滋生了孩子強烈的欲望、跟別人攀比心理,而且孩子一味地在父母身上索取。
實際上,一個在家庭的貢獻上,父母的付出大於孩子,在物質上應該高於孩子的享受才對。
結果很多父母們本末倒置,把孩子捧在了手心,把自己打入了地獄。
以致於孩子本能地認為父母吃不吃好都沒事,穿得體面不體面沒關係,在這種意識里讓孩子注意到你的需求,感恩你們都沒有。
孩子只知道一味的索取。
沙拉老師《特別狠心特別愛》一書中也曾提到這一點。
當兩個兒子相繼工作後,經濟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,在正在讀高中的女兒房間裡的家具卻是最破舊的。
你把最好的留給孩子,孩子會把最壞的留給你,這就是你教育的結果!
孩子的將來是你自己造成的,那麼,父母應該怎麼做?